English

为什么翻译出版詹姆逊的著作

1998-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詹姆逊著作的出版,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当代西方的文化思潮。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Jameson)的论文集《快感:文化和政治》,并将很快出版他的新作《布莱希特和方法》及他的经典著作《政治无意识》,漓江出版社去年也出版了他的论后现代性的《时间的种子》,为什么要出版他的这些作品呢?

这是因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甚或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语),是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海登·怀特语),他和他同事的著作代表着今日美国人文科学研究的方向(J·希利斯·米勒语)。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赞誉有些过分,但肯定不无道理。他的著作已被译成11种文字,已经有四本研究他的专著出版,而且许多学生都以他的著作为题写博士论文。即使在我国,1985年他的一本演讲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也曾使文坛耳目一新,近十年毕业的文科研究生几乎无人不知。

詹姆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大领域:叙事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和文化批判。在他的笔下,这三个领域既各不相同,又浑然一体。与之相对应,形成了他的三种批评方式:政治无意识、后现代主义和认知的测绘。但是,若把他的著作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始终坚持辩证法和历史性。例如,对于纯形式分析的论敌——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他采取了既肯定又批判的态度。他盛赞卢卡契反对康德以来把文学艺术排斥在认识论之外的政治勇气,一再强调“叙事艺术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思维方式”。对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德里达和福柯的理论贡献,詹姆逊在肯定的同时,仍然强调自己的“始终历史化”的立场。他认为“历史”是个认识论问题,“历史”既指实际发生的事,也指一种存在方式;人们通过叙事这种话语方式去了解历史,并形成历史的叙事;而历史又决定生产方式,因此必须重视认识主体对过去的理解和阐释行为;换句话说,人类的阐释行为本身就是叙事,而叙事也是历史自身意识的呈现。

詹姆逊对80年代以来兴起的大众文化运动和文化研究十分关注。在他看来,任何一种与这场运动相关的理论都值得注意。现象学、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等,尽管表面上互不相让,但实际上却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混合体。例如后结构主义使文化批判走向碎片化、边缘化,而颇受其影响的女权主义又使这些碎片重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同一化的文化批判,而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理论又使文化批判走向政治化和历史化。因此詹姆逊认为,在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批评家应该认识到文化不可能超越物质力量和生产关系;文化不只是经济和政治的简单反映,文化批判关注的焦点是:作为文化符号的产品,如何成为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符号本身蕴涵的经济关系。

面对日益发展的视觉艺术,詹姆逊认为,这一现象与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相关。从消极方面看,它表明传统话语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贬值和失效;而其积极方面则是它恰恰暴露了当今西方社会文化意识中经济、权力和政治的强大力量。影视艺术,因其广泛性和包容性,更能为人们展示最高形式的意识形态问题。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形象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形象是当今的重要问题。詹姆逊强调,理论无论如何不能脱离文化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否认这一点,不是害怕政治,就是企图固守一种狭隘的相对主义。

詹姆逊著作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本人的理论和批评见解,而且通过这些著作的参照系,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当代西方的文化思潮。有人说,詹姆逊的著作非常难懂,这恐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德国哲学影响,为了保持论证逻辑的严密,爱用从句套从句的长句子;二是他的理论起点较高,他认为平常的概念对我们则可能显得陌生。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仔细咀嚼,却可以得到较多的收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